有道の课酱

小课的每日干货|高考历史高分答题攻略

同学们加小课扣扣104047917,就能获取所有摘抄的pdf版本哦~~

小课还会及时更新干货到扣扣空间里(*•̀ᴗ•́*)و ̑̑


历史学习是有一个瓶颈的,在突破瓶颈之前有几个必要的步骤要去完成。

(突破瓶颈之后就真的可以傲视绝大部分的历史题了,成绩也能稳定在80分)


一、注重教材 

教材是最最基础的东西,看几遍都不为过。人教版的三本必修教材都必须通读一遍(不一定要全部记下来,但是某一史实或历史结论在教材的哪一页或哪一课出现过是要有起码的印象的。)

从近两年的文综试题可以明显看出,各学科都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考察及建立在此之上的理解、应用能力。看书的时候建议先按照单元线索看,之后按照专题线索 看。 按单元线索看时,首先要明确每个单元知识的时间段、阶段特征,从课本中找出具体史实说明阶段特征,这样可以对本 单元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可结合每一章的前言进行复习。看每节书时,先不急于通读每个子目下的具体内容,想想本节 讲了几个问题,自己熟悉哪些知识,一边想一边用笔在纸上写个提纲。针对自己不熟悉的却又非常重要的知识,要详看背景、影响等,略看过程。

特别要指出的是挖掘课本的隐性知识,一是同一历史概念的隐性知识,二是不同概念之间的隐性联系。现在复习的内容越来越多,无论看中国史、还是世界史,无论古代史、还是近现代史,都要尽可能多地横向、纵向联系、比较,构建知 识网络,从而探询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规律。看书时应给自己提问题,这种问题可以是落实基础知识的,也可以是加深对 问题理解、分析的,通过问题提高看书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此外,还可以通过做题,发现自己没有牢固掌握的知识,及时翻书弄清楚,再熟悉一次知识。 按专题看书,着重进行知识的分类整理。这一段复习,同学们不要自己到处找复习资料做太多的题,可把以前做过的试 卷全部翻看一遍,留出更多的时间看书,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接下来则是对自己不熟悉的某一课甚至某一单元进行总结,也可以把三本必修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角度(政治,经济,文化)进行整合总结。


二、大事年表和答题总结是必背项 

大事年表是一个必备记忆项。当你将高考题做上八九十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选择题其实本质上是在考查对时间的 记忆。所以对大事年表的记忆也是十分重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应把历史时间放到教材上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去记忆,时间与史实相即。最好不要抛开教材的章节内容,而 孤立地机械背诵书后所附的《历史大事年表》。因背大事年表更枯燥难记,所记的知识又孤立零散,易于忘却。 同时需要总结并背诵笔记,背诵笔记的目的是规范答题术语,主要是对于主观题的帮助。总结如知道分析、评价中国古 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知道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提炼开放性问答题的方法、懂得如何分析历史 事件、历史现象的背景等,多做一些大题,研究参考答案上的大题思路,进行“套路”总结,有助于大题获取更高的分数。


三、反复研究高考真题 

高考题前两步做完之后,其实你已经有了一些积累。注意的是做高考选择题的时候,做一遍还不够,应该多做几遍。 (有很多学霸将高考题做到五遍以上) 其实当你把高考选择题研究到一定的境界,你就会发现原来高考的选择题是许多省市模拟题的母题。 做高考题时要从审题和答题两方面注意,这样有助于拿高分。

审题方面: 

1. 审题型。包括政史地大综合,还是政地、政史、史地综合;综合性还是开放性;叙述、比较、评价、分析原因等。 

2. 审关键词。主要关注题目的解答方向、发生领域、时代特征和理论层面等

3. 审时空范围。

4. 审综合角度和侧重点。这样解题才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不会误入歧途。

5. 审提问与课本的关系。

答题方面:

1. 认真构思,理清解题思路。首先在草稿纸上列出来,答案分几个要点,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分析问题时要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

2. 规范答题,合理组织答案。

A.行文要有顺序,可按时间、空间、学科、逻辑顺序; 

B.层次清楚,要点明确,做到“三化”即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

C.要点要简洁,主次要分明; 

D.语言要规范; E.书写整洁,字迹清楚。


四、熟悉相关历史知识点 

历史知识包括:人物;事件(事态);组织(机构);制度(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成果(包括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


人物:

第一,要知道他们的社会身份和属于哪一历史时代。 第二,要掌握他们的主要活动和业绩。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和业绩在教科书中往往是分散的,高考可以选择特定角度; 要求应试者对此进行连贯的阐述。如孙中山“致力于革命四十年”,其历史活动贯穿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 义革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分别记述于不同章节,可以选择特定角度将这些相对分散的记述连贯阐述。

历史事件: 

第一,时间或背景。知道它们发生的历史时期,或它们发生的时代背景。如对于“公车上书”,应知道它发生于中日甲 午战争中国战败时。不过对少数重大的历史事件(尤其是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中的事件),须掌握它们发生的具体时 间。 第二,简单经过或内容。对“公车上书”,应知道其主要内容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上书光绪皇 帝,反对签订《马关条约》,要求变法。 第三,结果或影响。如对于“公车上书”,应知道它虽然没能上达,但却标志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群体和组织、机构:

第一,存在或创立的时间、背景。如对于西域都护,应知道它设立于西汉时期。 

第二,性质或功能、职能。如对于西域都护,应知道它是西汉政府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并保护商旅往来的机构。 

第三,在历史上的影响。对于西域都护,应知道它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制度、纲领、路线、计划、条约: 

第一,产生的时间或背景。如对于科举制,应知道它是作为九品中正制的替代物创立于隋。 

第二,主要内容和沿革变化。对于科举制,应知道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其考试在明清时期采用八股文。
第三,在历史上的影响。

文化成果:
第一,文化成果的产生时代或年代。如对于都江堰,应知道它修建于战国时期。 

第二,这些文化成果的创造者、总结者。如对于都江堰,应知道它是当时秦国蜀守李冰父子所组织修建。 

第三,这些文化成果的内容或价值。如对于都江堰,应知道它是一项防洪灌溉工程,它使岷江水流由激转缓,既可免除 水患,又能灌溉田地。


五、做题技巧

技巧一:范围大小/以偏概全问题 

1. 材料所叙述的是小范围,而选项描述的是大范围。则此备选项应该排除(如:材料讲述的是某一朝代,而选项中说的 是两个朝代的特征或者更大的范围) 

2. 材料讲了两个方面的事情,而选项中说的仅是其中的一方面。则此类备选项应该排除(如:材料讲了某一朝代重农抑商的具体做法,而选项中仅提到了重农或者抑商) 

技巧二:过于绝对化的语言应该排除(如:已经,完全,完善,...)如:近现代中国自然经济在三大改造后已经完全解体

技巧三:材料中提及的某一时间/某一史实→回忆教材,对应史实→回忆起这一史实所得出的结论性的东西或者某一时代特征(往往这就是这道题的考点)→回归题目 最后总结一下,只要做的题多了,自然而然地就会总结出一些自己的做题技巧~祝所有考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考出满意的成绩。


评论(6)

热度(275)

  1. 共3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